创意赋能文旅新赛道 ——看我市文旅高质量发展潜力之四
12小时前
随州日报
随州论坛
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陈巧巧 “五一”假期,炎帝故里景区奏响编钟乐舞,两张世界级名片的互动,让景区持续“吸睛”。据介绍,景区每天接待游客近5000人。 年初,省委书记王忠林专题研究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时提出,要策划一流文旅创意,持续优化文旅产品供给。 近年来,随州以创新之笔书写文旅融合新篇章,以“创意+”开辟新赛道,让“神韵随州·一见钟情”城市IP愈发闪耀。 创意营销,让“流量”变“留量” 创新供给是激活消费的“第一动力”,科技正在重塑文旅产业链、价值链。 随州博物馆与网易联动,让“一钟双音”在热门游戏《永劫无间》中奏响,玩家在虚拟世界中感受中国音律之美的同时,推动编钟通过数字技术实现“破圈出海”。 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积极推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重点景区普遍应用,推出更多深受游客喜爱的沉浸式体验、场景化消费,让“科技范儿”点燃“文旅热”。 从2023年开始,我市推出“随我寻根-炎帝故里拜祖祈福”小程序,通过AI技术实现“云端共祭”,吸引海内外炎黄子孙参与,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。 4月26日,“随我寻根 恋上随州”文旅路演快闪推介会在武汉亮相,与黄鹤楼、沙湖公园等文旅地标互动,吸引数万武汉市民围观咨询。同时发布“随州文旅创作者全球招募令”,宣布将提供创作基金、流量扶持等政策,吸引海内外创作者记录“神韵随州”。 数据显示,“五一”假期,全市共接待游客157.54万人次,实现旅游总收入8.61亿元,同比均增长25%以上。 创意产品,从“深巷”走向“公众” 台历、雪糕、冰箱贴、钥匙扣……这两年,随州博物馆活化运用馆藏文物推出的系列文创产品,将考古文物与时尚潮流相结合,生动地讲好文化故事,也让文物真正“活起来、火起来”。目前,20余种文创产品颇受游客的喜爱。 文旅资源需要产品的承载,方能吸引游客的目光。 草甸子历史文化街区经过改造沉淀后,成为许多游客的热门打卡地。这个“五一”,草甸子街推出灯光夜游、国潮互动巡游等创意文旅产品,留住了游客的脚步。 数据显示,草甸子街“五一”假期共接待游客21.8万人,再现古随州繁华盛景。 借势“演唱会”热,策划推出“华语天后·寻根随州”演唱会,吸引市外游客超过56%,拉动炎帝故里、大洪山景区等重点景区游客增长达40%,住宿房间预订量超70%,达到了演唱会“引客”推动文旅市场“留客”的目的。 创意推出随州旅游一号公路,编织总长156公里的沉浸式文旅长廊,为来随游客打造“逃离喧嚣 回归本真”的自驾乌托邦。落日山谷的星空露营狂欢,到植物拓染的亲子文化传承,多元业态组合解锁“自然疗愈+深度体验”的消费新图景,推动民宿入住率超80%。 “五一”期间,随州旅游一号公路日均自驾车流量破千,成为乡村旅游新名片。 目前,我市正依托白云湖打造夜游项目,依托随州博物馆、曾侯乙墓等建设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,持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,为游客提供全新文旅体验。 创意定制,让游客“来了不想走、走了还想来” 在随县云峰山万亩茶园,武汉游客张先生通过小程序预约了私人订制服务:“从采茶、炒茶到包装设计全流程参与,这罐‘专属茶’将作为金婚礼物献给父母。” 如今,沉浸式体验与主题化消费崛起,文旅产品从“观光式”向“体验式”升级。“文旅产业已进入‘用户定义价值’的新阶段。”业内人士分析。 面对新变化,我们也有新举措—— 银杏谷度假区开启“植愈假日”新玩法,以“躺‘坪’撒‘野’落日出逃计划”主题掀起自然度假新浪潮,让游客感受“松弛感”,实现心灵疗愈; 炎帝故里景区联手黑弓团队打造“炎帝传说”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和烈山湖水上实景秀演,以光影、声效、互动装置等前沿技术,带领观众穿越时空,亲历炎帝从神农降世到开创文明基石的历程; 齐星集团将房车生产线打造为工业旅游景点,游客可参与定制专属房车; 推出系列惠民措施,聚焦“出行畅、环境美、服务优”,全力打造全域友好文旅服务环境,让游客“来了不想走、走了还想来”。 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通过推动文旅与百业深度融合,聚焦“大健康、新文旅、泛娱乐、智能化”新需求,丰富旅游产品业态供给,不断提高满足游客追新求奇需求的能力。 未来,随州将锚定“千亿文旅产业”目标,以颠覆性创意、沉浸式体验、年轻化消费持续破题,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成为“诗与远方”的当代注解。